反省哀悼的时候,却不想卧薪尝胆,反而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心思,却贸然做出轻率的谋划、挑起灾祸,敢于发动讨伐郑国、向楚国报仇的战争,在泓水之战中受伤而死,不是不幸。
所以,息国讨伐郑国而灭亡,郑国战胜蔡国而恐惧,大国打败小国、向大国报仇而侥幸胜利,这是灾祸的根源。
虽然如此,也要看是否符合道义和命运。
道义上必须争,命运上必须死,君子就争到底、死而无憾。
怎么能因为形势不敌就停止不做呢?
死于命运、安于道义,君子还有什么可求的呢?
不明白这个道理而说自己处于卑下简约的地位、可以免除灾祸,就像南渡的君主和臣子这样做,这是大不孝、大不忠。
他们本来就向金国称臣、讲和,称金国使者,还称金国的诏令是对江南的谕示。
卑下简约到了极点,但灾祸还是照旧,那又有什么好处呢?
君子不能不审慎啊!
《易经》说:“不克讼,归而逋,其邑人三百户,无眚。”